精障者逾11萬就業率僅6%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「我的孩子人生一路跌跌撞撞,希望社會不要遺忘他。」看著兒子孫彥詢在精神復健路上走得艱辛,孫媽媽哽咽地說,她曾一度希望孩子不要出門,就怕病情被別人知道;後來在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協助下,孩子走出家門,從文書等簡單工作做起,不只病情逐漸穩定,工作表現也獲肯定,讓她感念「找回了一個曾經失去的孩子」。
■病情受誤解 就業不易
國內精神障礙者人數每年成長10%,去年底領有精障手冊者已逾11萬,但就業率卻只占所有身心障礙者6%。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昨發表雇用精神康復之友安心手冊,讓大眾更認識精障者,也邀請精障者、家屬及雇主現身說法,分享心路歷程。
在協會工作1年半的精神康復之友孫彥詢,國中因被同學霸凌,開始有了自殺念頭,後來診斷為重度憂鬱症。二技畢業後,擔心進入職場又被霸凌,在家當了3年的「啃老族」,因藥物關係,他一天睡20幾個小時,渾渾噩噩過日子,直到一年半前到協會工作,才漸漸找回自信,現在已能勝任清潔工作。
雇主曾敬傑說,雇用精障者後發現,他們的工作能力不比一般人差,以清潔工作為例,甚至比一般人還細心仔細,連牆角等小細縫都清理地相當乾淨,業者都相當讚許,最重要的他們不懼怕社會的「有色眼光」,這份勇氣連他自己都不見得能做到。
■能力不差 細膩更勝一籌
協會常務理事呂淑貞表示,目前精障者工作以清潔、餐飲、洗車、加油等非技術工或服務人員居多,但很多雇主對精障者仍存有會打架、暴力、情緒不穩、難控制等誤解與歧視,其實精障者透過適當治療,工作能力也能與一般人相當。
呂淑貞說,精神疾病儼然成為現代文明病,鼓勵愈多精障朋友走出病房、家門,對社會更有正面效益。